阅读历史 |

第288节(2 / 3)

加入书签

用之道和晚上的算学课程兴趣都一般,甚至觉得有些浪费时间。

在苏泽宣布下午的日用之道可以自由选择木工实习后,王元庆这些中小工坊主的子弟们,纷纷选择放弃学习日用之道,改成木匠实习。

比起王元庆的急不可耐,孙卫这些纺工学员,对于学习水力纺纱机的技术就没那么急迫了。

他们的学期要比王元庆要长三个月,苏山长已经讲了,等到王元庆他们学完三个月之后,上午的理论就改成木工实习,他们这些织工学员以后有木工实习上手的机会。

另一方面,孙卫确实对苏泽下午讲授的“日用之道”很感兴趣。

孙卫他们这些织工,大部分也买不起水力织布机,更没有工坊可以安置这些设备,说白了他们学习技术,最后也只能在纺织坊做一个维修工。

甚至以后工作的地方有没有水力纺纱机都不好说。

比起技术来,孙卫这些织工出身的学员,更喜欢听下午苏泽的“日用之道”课程。

除了四民道德之外,苏泽关于官府和百姓的关系,雇主和雇工的关系,这些种种话题的描述和讨论,都让孙卫豁然开朗。

他似乎明白了自家田地被占的原因,也击碎了孙卫对于青天大老爷的幻想。

孙卫这些普通织工,原本也就是半明半昧的活着,不清楚苦难从什么地方而来,也不知道日后的生活会怎么样。

但是上了苏泽的课程,孙卫才有一种如梦初醒的感觉,他明白自己的苦难从什么地方来,所以他也迫切的想要从苏泽那边知道答案,那就是怎么才能将生活变好。

所以这些织工学员,往往比工坊主子弟学员更重视下午的“日用之道”课程。

就像是苏泽在课程上说的那样:“清醒虽然比睡着要痛苦,但是能醒着去死,总比要浑浑噩噩的去生强无数倍。”

“走吧!”

孙卫站起来,王元庆也只能不情愿的跟着他继续向山顶爬去。

在刚刚开始爬山的时候,是王元庆领着孙卫向山上爬,但是此时此刻已经是孙卫领着王元庆向山上爬了。

京师,在徐阶的府中,张居正坐在靠门的板凳上,今天整个清流的重要人物都齐聚在这里,商讨的是最近的朝廷大事。

张居正的官位低,年纪轻,所以只能坐在靠门的位置,听着堂内的大佬发言。

发言的是刚刚巡抚辽东返回京师的都御史候汝谅,他正在说着自己在辽东的见闻。

“从前年开始,辽东就连连遇到大灾,特别是这两年的雪灾,军屯的棉衣严重不足,冻死了很多人!”

“今年开春又遇到水灾,春种的粮食也全部泡汤,如今辽东的一斗米都要卖到一两银子,母弃生儿,父食死子,当真是惨不忍睹啊!”

在座众人都沉默了,辽东的情况确实不好,候汝谅说的也是实情,但是很快就有一名年轻的御史跳出来说道:

“候大人!蓟辽总督可是我们清流的王忬王大人!你要是这么报上去,王大人岂不是要被陛下怪罪?难不成你要帮着严党扳倒自己人?”

“是啊是啊!辽东的问题,又不是王总督到任之后才发生的,冬衣不足是前任总督的问题,水灾也不是王大人求来的,再说了如今大明哪里没有一个灾情的,你候大人偏偏挑着辽东的过错说,是想要让王大人丢官罢职,你取而代之吗?”

候汝谅听到这些话气的满脸通红,他甩开袖子说道:“候某刚刚说的,都是亲眼所见,也并无半分攻击王大人的意思,辽东百姓如此,难道诸君心中只有党争吗?”

说完这些,候汝谅又从身后拿出一个画轴说道:“这是某在辽东所画的《饥民图》。”

只看到画轴拉开,候汝谅将自己所见的辽东惨状描绘的栩栩如生,刚刚抨击他的几个年轻御史也闭上了嘴。

毕竟再生动的文字,也没有直观的画面来的有冲击力,更何况候汝谅的画工非常的好,有几个官员甚至都闭上了眼睛。

徐阶咳嗽了一声说道:“候大人奉皇命巡抚辽东,自然要据实上奏,只不过如今户部也没粮食,怎么镇抚辽东?”

这下子候汝谅也沉默了,漕运淤塞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京师自己的粮食还短缺呢,哪里有多余的粮食赈灾。

过了半天,张居正站起来说道:

“师相,何不效法当年南京户部在南直隶赈灾的方法,用海船将粮食拉到辽东呢?”

众人纷纷侧目,张居正说道:“山东不缺粮食,登州也有码头,从登州装上粮食,运到辽东就可以纾解灾情了。”

“今年的冬衣不是也准备这么运的嘛?”

众人看向徐阶,采买辽东冬衣的事情是年初内阁就议定了的,确实有打造海船运输的计划,张居正的计划确实可行。

徐阶点头说道:“叔大的建议好,那候大人你就据实上奏,再由叔大将海船运粮纾解辽东灾情的题本送到内阁,一并呈送给陛下。”

众人纷纷点头,就连候汝谅也看向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