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83节(1 / 3)

加入书签

苏泽放下笔说道:“还有姚春,也让他乘坐飞剪船来南京,这本书排版印刷交给他来做。”

方爱竹看着桌子上的图纸和文字,忍不住说道:“姑爷,这书真的要公开刊印吗?这上面很多可都是万金难换的秘方啊。”

苏泽倒是不以为意的说道:“这些产业我还能全部都涉足?不可能的,而且市面上的商品越多,货物越多,掌握渠道才赚的越多,而且这些方法推广出去,也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方爱竹对苏泽有些敬佩了,苏泽写的这本书他也知道,包含了各种商品的生产方法,还有很多农作物的种植和培育内容,这其中还包含了苏泽制造白糖等秘方(盐法比较重要,没有写)。

这些都是赚钱的法门,可以说是比市面上流行的《能多鄙事》还全面的商业百科全书。

苏泽竟然要将这些都写在书上公布出去,方爱竹可以想到其中一些产业能够赚到多少钱。

这其中甚至还有更先进的棉布纺织机的制作详细图纸,要知道这可是比华亭徐家用的织布机还高级的织布机,苏泽竟然就这样写在书上公布出去。

方爱竹佩服苏泽的魄力,这本书可以说是能让万家生财的宝书了!

“这有什么,李时珍为了写《本草纲目》,连家传的药方都要贡献出去,对了,李时珍的书怎么样了?”

方爱竹回复道:“李神医已经写完了第一卷 了。”

苏泽点头说道:“可以慢慢出版,第一卷 就是常用药方和草药辨识,能便民实用就行了,不需要太复杂的药材。”

方爱竹点点头,他帮着苏泽收拾书稿,苏泽写完一章,又开始画起设计图来。

【完成绘图,绘画技能+10,lv4,200/400】

这是水利灌溉轮车的设计图,这东西在江南并不少见,但是苏泽还是详细写了制作的方法和原理,这是给一些落后地区的人看的。

“姑爷,这书叫什么名字啊?”

苏泽笑着说道:“天工开物。”

十日后,天工书院在南京建成,苏泽开始招募第一批学生。

送技能的陆二

徐阶的二儿子徐琨,正在家丁的前呼后拥下,登上了崇明岛。

崇明岛位于长江出海口上,和扬中岛一样,也是长江泥沙在出海口堆积而成的岛屿,在明代的时候崇明岛已经是一座土地肥沃的岛屿了。

不过此时的崇明岛,还不是后世那样连成一片的大岛,而是被长江冲出来的几个沙洲。

从明初以来,这些沙洲就不断的变大,逐渐形成了三个主要的沙洲。

分别是三沙、东沙和西沙,这些沙洲有的距离只有百米,在落潮的时候可以步行来往。

朝廷一开始的时候也在西沙上设立了巡司,负责纠察这部分水域的水匪海盗,不过在禁海以后就撤除。

原本崇明岛上设县,在明初方国珍集团以崇明岛为据点进攻过江北之后,明廷为了禁海,就撤走了岛上居民,撤去了县衙。

如今崇明岛上也有些人家,这些都是前几年倭乱的时候从江北渡过来的。

这些在崇明岛开荒的百姓,全部被徐家的家丁和松江的衙役,驱赶出好不容易搭建起来的茅草屋,徐家的管事们给了他们两个选择。

一个是现在就离开崇明岛,他们是没有许可的私自开荒,任何东西都不可以带走。

另一个就是现在都签下契约书,成为徐家永久的佃户,这以后崇明岛的上土地都是徐家的,以后耕种的土地都要向徐家交租。

百姓们自然是哭爹喊娘,可是面对人数众多的徐家家丁,以及穿着官府衣服的胥吏衙役,百姓们的反抗自然无果,带头抗议的挨了打后,也没有人再吭声了。

徐琨根本不在乎这些普通百姓的哀嚎,这样的事情,在徐家土地扩张的时候,已经发生过无数次了。

此时他正在和管家看着地图。

“少爷,岛上的土地已经勘好了,开出来的田都可以种植棉花,另外这个位置可以建造码头,边上的可以建造棉纺工坊。”

“纺织机已经造好了吗?”

“已经造了一千台纺织机,都是家里工坊常用的样式,只要几个老织工带着就能用起来,等到这一千台纺织机开工,北方那笔订单就不愁了。”

徐琨满意的说道:“今年辽东战事不利,朝中已经对蓟辽总督王忬很不满了,这一次兵部上奏,说辽东缺衣少粮,这才有了这笔大单子。”

管家立刻说道:“要不是少爷这些年的经营,咱徐家也接不下这么大的单子!”

徐琨得意的点头,这些年来徐家产业扩大,都是他在家中主持的。

徐琨也在暗暗的和哥哥较劲,对于父亲将哥哥能待在父亲身边当官也颇有微词。

若不是我徐琨,徐家哪里有这么大的产业。

这是徐琨一直骄傲的事情,这些年来随着父亲的官位越来越大,用钱的地方也越来越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