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80节(2 / 3)

加入书签

理。

苏泽也是得理不饶人的说道:

“抗倭也是大局,我劝徐阁老也以大局为重,还俞世伯一个清白,你们要争就争,等抗倭之后再争就是了。”

高拱竟然觉得苏泽说的很有几分道理,竟然忍不住要鼓掌了。

高拱本来就对这件事不满,上一次是被张居正说服大局为重,但是今天听了苏泽的说法,似乎苏泽说的也有道理啊!

张居正反而冷静下来,他已经不再将苏泽当做一个小小的举人,而是当做了自己此生最大的敌人。

从小就是神童,张居正在不到二十岁就被各种朝廷大员看中,十六岁考上举人,时任湖广巡抚顾璘对他十分赏识,将自己的犀带解下来送给张居正,曾对别人说“此子将相才也”,认为他日后要佩戴玉带的。

张居正二十三岁就中了进士,还是二甲第九名,授庶吉士,入翰林院。

可以说他到现在为止,人生都是极为顺利的,他的同学同年早就被他抛在身后,妥妥的主角模版。

但是他现在遇到了苏泽。

张居正极为清楚,清流对于严党的优势就是名声。

若是徐阶的名声坏了,那清流和严党何异?他这场辩论,可以说是论及了清流一党的根基。

张居正冷静下来,苏泽更是高看他了。

果然这种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大名的人,都是顶尖的人物。

张居正的态度甚至好了很多,他拱手说道:“汝霖兄,俞将军是非曲直,等年后自然有法司公论,言官上奏弹劾也是分内的职责。”

苏泽这下子更是惊讶的看向张居正,不愧是张神童啊,果然反应快!

张居正又说道:“俞将军有罪无罪,和严阁老没关系,也和徐阁老没关系,不过汝霖兄,难道你真的认为严党当权真的好吗?”

“若是能稳固国本,驱逐奸党,日后俞将军这样的未必不能再被委以重任,那时候抗倭岂不是事半功倍了?”

高拱看向张居正,他这是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这个小老弟的手腕,这个被当做后辈的年轻人,手腕竟然比很多资深官员都厉害,也难怪徐阶如此依仗和看重这个弟子!

看到苏泽不说话了,张居正还以为自己说服了苏泽,心中也是松了一口气。

苏泽抬起头说道:“请问张兄,何为义?”

张居正几乎脱口而出道:“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

苏泽说道:“既然如此,保境护民,俞世伯抗倭就是义,既然俞世伯驱赶了倭寇,为何要被参奏养寇自重?”

张居正愣住了,高拱也愣住了。

苏泽说道:“作战不利是养寇自重,驱逐倭寇也是养寇自重,凡事都能套上一个养寇自重,那什么叫做义?”

“说到底,朝廷不信任武将,以边将为护院家奴,又怕外敌入院,又怕家奴作乱,难道不知道‘君视民为草芥,民视君为仇寇’的道理?”

“我写《说岳全传》,就是为了还世人一个公义,并非为了徐阁老还是严阁老。”

张居正还想要继续说话,苏泽却说道:

“张兄不必再说了,是非曲直自在人心,今日为了倒严可以牺牲一个俞将军,明日为了倒严可以牺牲谁?浙江一省的百姓?”

张居正哑口无言。

苏泽最后说道:“请两位回去吧,苏某最后还有一问,倒严之后,清流又要如何?难不成严党一倒,天下百姓就有好日子了?”

苏泽做出闭门送客的意思,张居正和高拱只能站起来离开。

第二天,苏泽在灵济宫前讲学,讲的还是那“士农工商道德”,这一次他又讲起了天下公义的说法。

讲学第一天只有几个好奇的读书人来围观,高拱和张居正也偷偷看了。

第二天消息传开,京师万人空巷,公卿大臣到贩夫走卒,都齐聚灵济宫听苏泽讲学。

等苏泽讲学完毕,紫禁城传来消息,俞大猷之子俞咨皋,头顶《大诰》,在通政司为父鸣冤。

271章审核中

吾未壮(本卷完)

通政司的官员都要疯了。

《大诰》?

这都是什么年代的东西了?

你告状还讲不讲基本法?

这东西从洪武年之后,就再也没有人用过了,现在竟然还有人顶着《大诰》过来告御状?

可是通政司官员也不知道要怎么对待俞咨皋。

驱赶他?可这不是祖宗之法吗?

接下供状?那日后要是天天都有人顶着《大诰》过来告御状,那自己还活不活?

就在通政司的官员都要疯了的时候,整个京师的目光终于都被吸引到了俞大猷的身上。

临近过年,这个关押在诏狱中的浙江副总兵,成为了整个京师最热门的话题。

而在这场风波中,最平静的却是徐阶。

徐阶的长子徐璠,和严嵩的儿子严世蕃一样,没有科举入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