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79节(2 / 3)

加入书签

灵济宫从一座皇家道馆,逐渐变成了讲学圣地。

比如五年前,泰州学派王艮的弟子颜钧游京师,在徐阶的邀请下在灵济宫讲学。

颜钧在灵济宫讲学两次,都获得了强烈反响,颜钧机辨响疾,问难四起,出片语立解,往往于眉睫间得之。

苏泽竟然要在灵济宫讲学?

高拱说道:“苏泽一介布衣,又没有朝廷重臣邀请,自然入不到灵济宫讲学了,但是他准备在灵济宫外讲学,如今消息已经发出去了,估计也会有不少人去听讲。”

张居正拉着高拱说道:“我们去找苏汝霖,如今之计就是让他发声,说明跋记不是隐射徐阁老!”

高拱问道:“能行吗?”

张居正一改往日的沉稳,他说道:“不行也要行!这《说岳全传》影响力太大了!京师百姓也就算了,万一这书送到宫里去,严党又要乘机兴风作浪了!”

高拱一想,张居正说的确实也有道理。

虽然他很多事情上和徐阶意见并不一致,但是徐阶是如今裕王最大的助力。

若是徐阶倒台,那裕王的日子就更加难过了。

想到这里,高拱也站起来说道:“我和叔大一起去,我也想见一见这位苏汝霖!”

此时的苏泽,已经搬到了灵济宫边上,他一改之前低调的表现,开始在京师宣布要讲学。

这段时间,过来拜访他的京师文人踏破了门槛,苏泽都一一见了,和他们谈论曲艺文学。

苏泽的“真情说”,强调“曲意”,主张“意趣”,也很快在京师传播开,以如今苏泽的在曲艺上的造诣,已经可以算得上是这方面的大宗师了。

不过前来的读书人,都是和苏泽讨论曲艺的,并没有人和苏泽讨论学术。

对于苏泽讲学,大部分人也都只是听听,现在这个时候都要过年了,谁还要有空听什么讲学。

也有人觉苏泽讲学是自不量力。

就在这个时候,高拱和张居正来到了苏泽居住的旅店。

和张居正见面

苏泽一个人搬到了灵济宫边上的旅店中,他正在和一名慕名而来的年轻读书人讨论曲艺上的问题,突然接到了店小二送来的拜帖。

看到拜帖上的名字之后,苏泽对着这个年轻读书人说道:“贵客来访,兄台明日再来吧。”

这个年轻士子连忙站起来身和苏泽道别。

高拱和张居正踏入房间,苏泽也在看着他们。

可以说这两个人,是苏泽穿越以来见过史书上名气最大的人了。

张居正自然不必说了,几乎是所有研究明史都绕不开的人物。

高拱其实在中后期历史中也相当的重要,在隆庆皇帝六年的执政中,高拱几乎就是那个时候的政策执行者,大名鼎鼎的隆庆开海,就是在高拱主持下完成的。

可以说张居正的很多政策,其实就是延续高拱的政策。

高拱的身材高大,一张严肃的脸一看就觉得正气凛然,此时的高拱已经四十多岁了,正处于官员生涯的黄金时期。

相比之下,张居正的容貌更加出众,史书上都说张居正容颜出众,苏泽看到了果然要赞叹一句,张居正果然是美男子。

精致的胡须,张居正要比高拱白皙很多,五官也要柔和很多,他现在三十多岁,还属于青年官员的行列。

不过明明高拱的年纪更大,但是看来高拱却更急躁些,年纪小的张居正却显得更加稳重。

苏泽在打量高拱张居正,高拱张居正也在打量苏泽。

对于苏泽这个今年声名鹊起的年轻人,张居正一方面欣赏他在文学上的才能,但是也将他当做后辈看待。

毕竟高拱张居正早早的就中了进士,他们都是翰林官,已经是国家的高级储备干部了。

实际上大明朝的高级官员是升迁极快的,比如现在是嘉靖三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558年,现在的张居正还是翰林院编修,等到了隆庆六年,也就是公元1572年,也就是14年后,张居正就已经是内阁首辅了。

这样的升迁速度,放在后世也是非常炸裂的,也就相当于一个政策研究室的研究员,只用十四年就升到了总理的位置。

他们对于苏泽自然是有心理优越感的,无论是学术圈还是文化圈,最后都是围绕官场这个权力圈运转的。

不过此时的张居正,却不敢再小觑苏泽,他一个小小的举人,通过一本就搅动京师。

更何况苏泽还如此年轻,明明才二十多岁,就能用出这样的手段!

张居正自己就是美男子,他也觉得苏泽面貌端正,举止稳重,有名士的风度。

“高讲读,张翰林,在下苏泽,有礼了。”

苏泽的态度不卑不亢,更是让高拱欣赏他,高拱甚至有些忘记了自己来的目的,他说道:

“苏汝霖的新作我已经拜读了,果然又是一篇传唱天下的佳作啊!”

张居正咳嗽了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