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8节(1 / 3)

加入书签

高拱家里也同样不穷,他父亲就是进士,曾经官至光禄寺少卿。

高拱家的房子要比张居正的宅子还要大,是当年他父亲在京师当官的时候购下的。

而且他在裕王府讲学,裕王府隔三差五也都有赏赐,他不过是替着整个京师的官员义愤。

再这么下去不能聊了,张居正连忙说道:“肃卿兄,慎言!”

高拱也明白自己失言,捐款这事情确实不好议论,你说君父家的宅子烧了,捐钱给君父分忧也是臣子的本分。

高拱只是不满六部九卿衙门这种逼捐的行为。

高拱比张居正还要大十二岁,但是性格上反倒是不如张居正稳重。

他发完了牢骚说道:

“胡宗宪给户部上书,要以浙江钞关税为抵押,发行抗倭捐,这事情在户部争论了好几天,听说严阁老和户部尚书把这件事上奏到陛下那边,这才通过了。”

高拱是裕王的讲读,自然要比张居正的消息灵通些。

高拱知道张居正关注钞关税法,他打听到了消息就过来告诉张居正这个消息:

“听说能这么快通过,南京户部那位方侍郎也附属赞同是主要原因,你不是说那位方侍郎是满朝财臣第一吗?他竟然会同意胡宗宪这么干?”

高拱和张居正都是翰林官,也就是未来的储相。

储相毕竟还不是相,他们一个裕王府讲读,一个翰林院编修,自然没资格执政。

嘴炮键政就成了他们经常做的事情。

张居正极力赞颂方望海,认为他的钞关税法是“天下第一良法”,还说方望海是大明“第一财臣”。

张居正也是聪明到极点的人,他很快明白了高拱的意思,在之前方望海因为升迁太快,所以没有派别烙印。

如今他让出钞关厅的利益,帮助胡宗宪在浙江抗倭,高拱担忧的是方望海和胡宗宪合流,也就是投靠了严党。

这才是高拱最担忧的事情,如今有着严党印记的胡宗宪在浙江抗倭,如果再有了方望海这个“理财能手”的帮助,严党就更加势大了。

作为清流一党,高拱自然为这件事忧虑。

“肃卿兄,我知道你急,但是先别急,可否将抵押钞关税发债的事情,详细说给我听?”

高拱坐下来,将胡宗宪上书的全部内容,详细的讲给张居正听。

听完之后,张居正说道:“妙啊!”

高拱又着急,张居正说道:

“依我看,此举反而是方望海借了胡宗宪的势,如此在浙江钞关税法成也!”

高拱还是不解,张居正解释道:

“从这次江南的经验看,若不是这次倭寇入侵,让钞关厅办起来团练,钞关税早就破产了!”

“收税这件事,手里没刀子不行!”

“如今用钞关税抵押发债,那胡宗宪手里的浙兵,就等于成了方望海的刀子,必然能从浙江商户身上割肉!”

“肃卿兄,你说是谁帮了谁?”

高拱还是说道:“可若是来年浙江巡抚衙门不还钱呢?”

张居正说道:“发的债是盖的钞关厅的大印,如果浙江巡抚衙门不给钱,那钞关厅完全可以自己发后一年的债,也能补齐钞关税啊?”

高拱恍然大悟,张居正又说道:

“而这个债,也是很妙的,谁能发债,谁就能募到钱,国初的宝钞没有任何钞本,依然能维持用了两朝,如今有钞关税做抵押,谁掌握了发债的权利就等于掌握了金矿啊!”

高拱听完了张居正的解释,恍然大悟的说道:

“叔大兄的意思,还是方望海占了便宜?”

“也不算占便宜,只是没吃亏,这位方侍郎真是奇人!”

高拱突然低声说道:“我听说,这钞关税法也不是方侍郎提出来的。”

其实张居正之前已经收到了汪道昆的信,知道钞关税法是苏泽提出来的。

不过他当时还是不太相信,苏泽那时候连个举人也不是,名声也不大。

高拱神神秘秘的说道:“是方侍郎的女婿,今科福建解元苏泽苏汝霖提出来的,在江南的时候,也是苏汝霖帮着方侍郎出谋划策,最后才扳倒岳州人的。”

张居正想了想,装作不知情的说道:“等等,这苏汝霖,就是写了《牡丹亭》和《南柯梦》的苏泽?”

“正是他!”

张居正一改之前的平淡语气,有些期待的说道:“能在福建中解元,日后必能中进士,日后同朝为官的时候,可要多亲近亲近!”

高拱也连连点头,这等精通理财的能臣,若是能为裕王所用,肯定能大大增加裕王的实力。

京师

盐法开中制(新卷求票,今天晚上加更)

“夫人,东西已经全部搬上船了。”

侍女翠屏向方若兰报告,方若兰点点头,又检查了一遍行李清单,这才说道:

“夫君说坐船只需要十五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