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2节(1 / 3)

加入书签

苏泽不由的感慨,永远不要小看任何一个能在史书上留下名号的人物,这些人的才情能力都是一时之选,意志力更是远超常人。

有了李时珍的加入,苏泽的医疗团队能力更是大大加强。

李时珍不仅仅能治常见病,一些疑难杂症他也都能治。

在治好了泰州城内的几个大户之后,苏泽营地的物资更加充足了,都不想要徐时行进城化缘,各种东西就源源不断的送到大寨。

在这个时代,一名好医生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更不要说李时珍这种当过太医的天下名医了。

苏泽的医术更是蹭蹭蹭的上涨,等到九月的时候,苏泽的医术已经涨到了lv9,3043/5000,距离提升到lv10已经不远了。

而泰州城内的血吸虫病,也随着天气渐渐冷,加上灭杀钉螺的活动,迅速被控制住。

痢疾、霍乱等一些随着水灾而爆发的传染病,也在苏泽印刷的主意卫生的宣传册的宣传下,逐渐得到了控制。

待到九月初九重阳之日,泰州城竟然已经恢复了不少生气。

人类是地球上最顽强的生物,苦难总是会过去,随着生活重新回到轨道,重阳之日泰州城打开城门,朝廷新任的泰州知府终于到任。

这位赵知府第一时间拜会了在城外治病的苏泽,这位知府竟然是自己未来老丈人的同年,赵知府不敢将苏泽当做子侄辈看待,要知道苏泽在苏北的名声,已经快要被百姓建造生祠来供奉了。

赵知府抵达泰州没有进城,拉着苏泽一同乘车进城,泰州城内万众欢腾,夹到欢迎。

赵知府借着苏泽的名气,一下子控制住了整个府衙,有了苏泽在,上下胥吏都不敢轻慢这位新知府大人。

既然被赵知府借了东风,苏泽也不客气,他向赵知府提出,他要在泰州讲学。

讲学泰州

赵知府对于苏泽这么一个“小小”的请求,自然是应允了。

苏泽选择讲学地点,就是在光孝禅寺旁边的崇儒祠。

苏泽选择这个地方讲学也是有渊源的。

嘉靖八年,当年泰州学派的领袖王艮,就是在这里讲学,当年王艮高居“百姓日用即为道”的口号,就在这个崇儒祠前聚众讲学,“上自师保公卿,中及疆吏司道牧令,下逮士庶樵陶农吏”,全部聚集在崇儒祠门口,听王艮宣扬他的学说。

王艮提倡日用之道,认为道并不神秘,提出只有让百姓衣食富足,才是圣人之道。

王艮提出“身与天下国家一物业,格知身之为本,而国家天下之为末,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几。”

他的意思是人才是世间最重要的,道是服务于人的,进一步提出了“民为邦本”,指出从平民到帝王,都应要先正己,然后才能正天下。

王艮“弟子学人不求飞龙在天,而是见农在田,躬耕于民间,处为天下万世师”的理想,却在他身死之后迅速破灭。

泰州学派虽然轰轰烈烈,但是这种思想明显触及了大明统治者的利益。

特别是那位一直认为自己是天下万民主宰,认为自己是“乾上”的万寿帝君,看到泰州学派的文章后,命令大明开始禁毁泰州学派的学说,禁止泰州学派弟子做官,甚至还一度禁毁天下书院,就为了禁止心学和泰州学派学问的传播。

泰州官府更是一度驱散泰州学派的门徒,王艮的门人只能四散天下。

不过思想这东西是禁不住的,嘉靖十八年,王艮的弟子颜钧再次周游四方,开始传播泰州学派的学问。

颜钧的思想更重视民众的欲望,认为合格的统治者必须要满足民众所需,才能天下太平。

颜钧在讲学的途中,又收了罗汝芳、何心隐为弟子。

何心隐本名梁汝元,本来是嘉靖二十五年的江西解元,但是在接触了泰州学派思想之后,放弃了出仕为官,而是在家乡一边讲学,一边实践学问。

何心隐在家乡创立“聚和堂”,进行社会实践,带领百姓过上了大同社会的生活,

苏泽看着身边的李贽,在他穿越前的历史上,李贽是泰州学派最后一名显达者。

从王艮开始,随着泰州学派的影响力扩大,朝廷的打压也越发的严重。

王艮只是被禁止讲学,颜钧就被官府诱捕迫害过,被好友营救才出狱。

在苏泽穿越前的历史中,何心隐和李贽更是直接被当权者迫害而死。

不过现在是嘉靖三十六年,王艮已经故去,颜钧此时正在各地讲学,何心隐还在家乡实践自己的“聚和堂”,李贽还没有完全认同泰州学派的学问,他反而被苏泽的天文学吸引,最近又在苏泽的引导下钻研起算学来。

不过现在距离王艮在泰州公开讲学,已经过了近三十年了。

王艮的弟子颜钧虽然也在泰州讲过学,但那时候是朝廷禁毁“异端学说”最紧张的时期,所以颜钧在泰州也只是偷偷摸摸的讲学。

早年听从王艮讲学的人已经老去,听过颜钧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