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8节(1 / 3)

加入书签

而倭寇如今活动的地区,恰恰就是这块地区。

今年淮河水位不低,如果真的掘开淮河,那洪水就会冲入里下河地区,将这里的倭寇淹了,以倭寇的士气肯定会立刻崩溃。

以杨博对倭寇的了解,一旦遭遇挫折,倭寇肯定会立刻逃回海上。

恰恰就是这份计划真的可行,杨博才觉得手脚冰凉,淮安泰州的几十万百姓,也要因为这场洪水流离失所。

这件事无论是谁下令做,都会被永远的钉在江北百姓的耻辱柱上,成为无数百姓日夜咒骂和诅咒的目标。

但是杨博也没有选择的余地了。

朝廷的旨意越来越严厉,七月二十五日,杨博以南京兵部尚书的身份下令,掘开淮河河堤。

洪水冲出河堤,果然冲向了地势较低的里下河地区,正在这里的倭寇没有防备,大量倭寇都被洪水吞没。

但是被洪水吞没的不仅仅是倭寇,半个淮安泰州地区几乎都成了泽国,百姓的房屋被毁,不少百姓直接在睡梦中被洪水淹死。

正驻扎在扬州的徐海接到消息,麾下的倭寇被官军水淹,他吐了一口吐沫,大骂官军没有人性,然后果断的带领剩余的倭寇向通州撤退。

徐海一撤退,扬州城内的官军就掩杀了出来,但是在撤退到江都的时候,又被倭寇回头狙击了一次,徐海再一次将官军杀的大乱,官军退回扬州城,倭寇收拾残部一边抢劫一边继续撤退。

八月初,徐海返回登陆的通州,将抢来的战利品装上船。

看着四周,徐海带来了三千倭寇,经过连番作战,再加上被淮河水淹的倭寇,带走的只有一千多人。

徐海心又是一横,在通州大肆抢劫之后,又从通州抓了两千多青壮上船,最后堂而皇之的杨帆而去。

临淮侯李庭竹接到消息,立刻向朝廷上表庆贺,宣扬南直隶官兵击溃倭寇,平定了江北的倭乱。

就此,随着倭寇撤走,江北倭乱确实结束了。

可是代价又是什么呢?

代价就是泰州、淮安二府近半数成了泽国,数万百姓南下逃难,但是其他府县根本没有能力接纳这些难民。

难民继续南下,涌入江南地区,又让本来就已经严重缺粮的江南地区粮价再涨。

在江北作战的士兵拿不到事前许诺的赏钱,南京兵部也确实没钱没粮,最后只能纵容这些官兵在江北抢劫。

没有被洪水淹没的盐城、徐州、通州等地区也遭受了兵灾,最惨的还是通州,先是被倭寇抢劫,将青壮当做奴隶抓走,剩下的孤儿寡母又被官兵抢劫,江北各县可以说是家家哭。

八月十四日,中秋节前,杨博亲自出面收束了官军返回南京,他立刻向朝廷写奏章,辞去了南京兵部尚书的职位,推荐胡宗宪全面主持南直隶、浙江的抗倭全局。

杨博上了奏章之后,都没有等到朝廷的回复,直接封存了大印就带着家人离开了南京。

这场倭乱南京六部两个尚书倒台,南京官场剧烈地震。

而此时南京户部内,方望海焦头烂额。

本以为执掌南京户部,可以更好的推行钞关税。

可方望海没想到,自己完全被南京户部的其他事情困住了,根本没空去管什么钞关税的事情。

江北需要赈灾,江南需要压制粮价,方望海虽然已经下令从徽州等府调集粮食,可是这些地方今年收成也不好。

说到底,还是手上的粮食不足。

南直隶的四邻都糟了倭寇,家家都困难,谁也没办法帮忙。

浙江的平湖慈溪倭寇被打退,但是宁波的倭寇又来了,幸好被俞大猷和戚继光联手击败。

但是七月份杭州突然失火,烧掉了半个杭州城,连胡宗宪的浙江巡抚衙门都被烧毁了。

山东的情况也差不多,倭寇在青州、莱州抢劫了一番,王世贞带领团练奋力作战,最后也是倭寇抢够了这才撤回海上。

方望海四处借粮,可是四周都没有粮食。

这段时间苏泽又返回了上海,指挥抗倭缉私总团和长江沿海的百姓互保,抗击流窜的倭寇。

等到中秋节的时候,苏泽终于返回了南京城。

方望海迫不及待的拉着苏泽说道:

“汝霖,你总算是回来了!”

南京户部尚书和侍郎都有宅邸,方望海如今还是户部侍郎,所以他只是搬进了户部巷中那座侍郎宅。

户部侍郎作为正三品的大员,宅子有前后三进的房子,还有一座精巧的小花园,到处都是回廊和亭台,这座宅子比之前的官署可是要气派多了。

但是方望海显然无心欣赏他的新宅,他拉着苏泽到了书房,却没有直接说公事。

“汝霖,等忙完了手头上的事情,十月份我们一起返回福建一趟。”

方望海的意思很清楚了,苏泽是南平人,他又不是入赘方家,自然要返回原籍娶妻。

苏泽愣了一下,却没想到方望海这么着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