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4节(2 / 3)

加入书签

奇怪?”

“是的,汝默兄你看,从这个月开始,已经有二十条商船经过浒关南下,运送的都是粮食。”

钞关税是要估算货物种类和数量,折算金额后再按照比例征收的,所以每一份征收记录上自然都有货物的名称。

“如今江南米价高,从北方运粮来卖不是正常的嘛?”

“不,这不正常,若是几百旦几千旦还算是正常,可这些日子已经有一万旦粮食运到了江南和浙江,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一万旦?”徐时行也被这个数字吓到了,徐时行帮父亲做过幕僚,他知道江南一府的全年粮税也就是二十万旦,什么商人能一下子卖出一万旦的粮食?

苏泽又说道:“还都是新粮。”

这下子,徐时行的脸色变了。

缉私

荣升南京户部侍郎的方望海,刚刚去南京户部拜见了自己的上级,时任南京户部尚书的方钝。

在拜见了自己这位顶头上司之后,场面有些不愉快,不欢而散之后方望海直接返回了浒关。

早就听说这位方尚书特别偏向乡党,方望海没想到他竟然做到这样的地步。

一到了南京户部,南京户部另外一位侍郎,仓场侍郎陆大有立刻提出,方望海在漕运上设立的钞关,需要向他的衙门平分钞关税金。

真是岂有此理!

你南直隶的漕运搞成什么样子?你陆大有心里没数吗?前些日子才被倭寇烧了粮仓,现在还有脸过来和自己抢钱?

而后自己的上司,南京户部尚书方钝竟然提出,要让方望海将钞关税交到户部来,由南京户部负责分配?

方望海想要问一句,你们岳州人还要不要脸了?

方望海直接用钞关税银要送到京师,送入皇帝的内库之中,挡住了伸向自己腰包的两只手。

可等到方望海刚刚返回浒关,就听到了民间再次对钞关税有了议论。

内容大概是方望海是皇帝的走狗,和太监一样是为了皇帝私人搜刮银子的。

这又将方望海气的半死,他矜矜业业收税,一会儿被骂成严党,现在干脆成了太监党,方望海的名声已经堕落到和太监一样了。

就在这个时候,苏泽突然赶到了钞关厅。

“汝霖?”

方望海惊喜的将苏泽带入书房,南京户部侍郎已经正三品的高官了,但是方望海并没有因为自己升官而轻视苏泽,反而更离不开苏泽了。

这样的人才,日后是方家几代荣华富贵的保障,方望海还是有清醒认知的。

方望海已经给泉州府的李夫人写信,让她准备嫁妆,等到今年倭乱稍稍安稳一些,就立刻返回福建完婚。

方望海一坐下,就开始抱怨说道:

“本以为朝中都说,户部方尚书是忠良君子,没想到竟然也是这样的人物,竟然和那陆大有沆瀣一气,要夺我钞关税的功劳。”

“那陆大有也不看看自己,倭寇火烧常平仓,烧掉了那两万旦粮食,竟然还好意思将手伸到我钞关厅?”

方望海愤愤不平,官大一级压死人,他在南直隶和浙江推行钞关税法,自然避免不了和南京户部打交道。

而钞关厅的钞关都设置在运河上,这又要和负责漕运的仓场侍郎陆大有打交道。

今日这件事,方望海用皇帝的内库挡了下来,但是和这两人撕破了脸,日后总少了被穿小鞋。

特别是方钝做过很多年的户部尚书,又最喜欢提携同乡的乡党为官,导致如今南北吏部中都有不少岳州官员,这些人如果和方钝一起报复自己,恐怕自己这个南京户部侍郎也不好做。

一想到这里,方望海都有些头疼起来。

方望海发了脾气,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语气太冲了,是不是得罪了上司和同僚。

苏泽对于方望海的软弱性早就有了认识,大明朝的官员基本上都是这幅样子。

不过自己这位未来的岳丈大人,倒是还能守着些良心,真心实意的要给大明朝做些事情,在众多官员当中已经实属不易了。

方望海也拒绝站队,无论是清流还是严党的邀请,方望海都委婉的拒绝了。

苏泽明白方望海是害怕日后被上司同僚穿小鞋。

方望海看了看苏泽,这才问道:“汝霖怎么从上海回来了?”

自从上一次离开浒关之后,苏泽就没有再返回苏州,方望海只知道苏泽在上海抗倭成果显著。

苏泽将一份报表拿出来,递给方望海说道:

“世叔,您看看这份报表。”

方望海打开报表,苏泽为了方便他查看,将统计写成了文字。

方望海不看这些报表,而是直接看结论,当他看到这半个月钞关放行的粮食高达万旦的时候,也倒吸了一口气。

“怎么可能?”方望海做过一府的知府,自然知道一万旦粮食是什么概念,这又是多么大的一笔数量。

“世叔,都是去年的新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