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1节(2 / 3)

加入书签

第二版则是连载的《牡丹亭》,汪道昆失望的翻过去,这一期是一个月前的报纸,这篇戏文他在盗版合集中已经看过了。

第三版是短篇故事两则,其中一则是苏泽写的聊斋,另外一则是南平县一个读书人仿照苏泽的文风投稿的作品,也被林清材选中一并刊登了上去。

汪道昆看完只觉得汗毛直立,苏泽这篇故事一字没有正面描写鬼怪,可是鬼怪却仿佛站在面前一样,让汪道昆直呼过瘾。

第四版也是投稿,这是一出折子戏,有牡丹亭珠玉在前,这篇戏文确实干瘪了一些,但是题材和内容都很新颖,在汪道昆看来也是一篇不错的作品,也是南平士子投稿。

第五版是一些杂记、笑话、游记、神话故事和山川地理逸闻,都是一两百字的小短篇,但是内容生动有趣,汪道昆读完了化剑阁的逸闻之后,对这座南平县城外的名迹也产生了游玩的兴致。

最后一版就是广告了,在热爱阅读的汪道昆看来,这些广告也颇为有趣。

他合上报纸,递给商队老板说道:“果然是好报纸!掌柜的你们赶到南平就是为了买报纸?”

商队老板笑着说道:“当然不是了,如今《拍案惊奇》在临近的府城都开始同步贩卖了,价格也和南平城内一样,贩卖报纸已经没什么利润了。”

“我们这次去,是应本县相公们的请求,去购买《古文观止》和《幼学琼林》的。”

汪道昆也算是读过很多书了,他从没有听过这两本书,问道:

“这是南平的新书吗?”

老板点头说道:“这《幼学琼林》是苏先生新编的蒙学教材,用过的都说好。《古文观止》和苏先生和南平县海教谕一起编的散文集,据说收录了名家大作五十篇,都是一等一的名家精品,苏先生还做了注释和点评,在延平府都卖脱销了。”

蒙学?散文集?

汪道昆更吃惊了,这苏泽不过是一个秀才,竟然能编这样的东西?

别看蒙学书看起来简单,可是编写蒙学可是相当困难的工作。

要将知识讲的通俗易懂,又要在孩子心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这是教化天下之功!非大儒不得为之!

而文集也是如此,从先秦以来名家散文不计其数,但是能称得上名篇的可不多。

能从卷帙浩繁的文章中精选出好文,并且做注释点评,这非是饱学鸿儒不能为之!

要不是苏泽的《牡丹亭》珠玉在前,汪道昆都觉得这是在苏泽在骗人了。

“掌柜的,你手头上可有这两本书?”

掌柜的摇头说道:“这两本书在南平之外可是一页难求,我们这次来南平城也是想碰碰运气。”

汪道昆回到自己的马车里,看了《拍案惊奇》之后,他内心的创作欲望也是暴涨。

人就是这样,在读到好故事之后,也忍不住要将自己脑海中的好故事写出来表达出去。

在这种表达欲的驱使下,汪道昆提起笔写道:

“第一回 ,西门庆热结十兄弟武二郎冷遇亲哥嫂。”

去月港

汪督学随着商队进了南平城,却不知道他想要见的苏泽已经请了假回了长宁卫。

汪道昆进了南平城之后,并没有惊动官府,而是在直接在一家客栈住下。

他先是让书童去买最近几期的《拍案惊奇》,又让书童去书铺打听《幼学琼林》和《古文观止》有没有现货,又让人搜集当地有名的年轻士子消息。

汪道昆的工作是督学,除了主持福建乡试之外,也有纠察一省学政的职责,等于是朝廷派下来巡视当地文化教育工作的钦差。

而此时的苏泽已经返回了长宁卫。

县学每个月各有旬末的一天假期,月底还有一天假期。

这些日子苏泽都没有休假,在休假的时候都在向海瑞请教功课,还要抽个空在月中帮着海瑞授课。

趁着中旬末没事,苏泽向海瑞请了六天假期,返回了长宁卫。

海瑞看苏泽攻读刻苦,也知道他是极为自律的人,便准了他的假期。

以前苏泽骑着九姑婆的毛驴,从县城返回长宁卫需要一个白天。

后来骑着海瑞借的驽马,也需要半日的时间。

现在骑着于宗远送到好马,只需要两个时辰不到,就能从南平县城返回长宁卫了。

这一次苏泽除了自己回来之外,还带上了灌装好的红茶,他这次返回长宁卫,是为了去一趟月港。

推销红茶,购买更多的鸟铳和火炮,搜集西方的书籍,这些是苏泽前往月港的主要任务。

而随着福建海上秩序的恢复,林默珺扮作鹿大王抢劫商船的收益已经逐渐下降,以前那种抢劫暴富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但是苏泽也很清楚,他们毕竟不是真正的倭寇,如今福建这个局势,其实是众望所归,是三方共同造成的,而不是说鹿大王的虎皮有多厉害。

鹿大王的虎皮再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