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8节(2 / 3)

加入书签

原来是福州这个销金窟太花钱了。

苏泽想到了什么,向于宗远打探福建军司衙门对“鹿大王”的态度。

等于宗远说完后,苏泽也是无语,看来他还是小看了福建上下官员接受现实的能力。

现在福建海域的商船,都是挂着月港标志的船。

对于悬挂月港标记的船,林默珺也会在海上“抽检”,若是假冒月港的船也会被抢劫。

但是福建的海商很快发现,福建海域突然好走了。

原因也很简单,有“鹿大王”坐镇,福建海域的那些小倭寇都销声匿迹了,要知道“鹿大王”可是不管你是不是倭寇,只要没有月港旗帜就直接打的。

有“鹿大王”坐镇,一些经常扮作海盗倭寇的商船也不敢随意“下海”抢劫了,所有人都老老实实的当起了海商。

以至于整个福建海域大治,海上秩序井然。

而福建的官员也注意到了海上的秩序,“鹿大王”只要不登陆,这个结果似乎,还不错?

陆地上没有倭寇,海上只要没有战舰损失,那也是没有倭寇。

商人继续在海上做生意,福建那些海商家族继续赚的盆满钵满。

甚至有的商人觉得,这样的秩序永远维持下去多好啊!

月港迅速的恢复了繁荣。

于宗远放下鸡腿说道:“兵部的消息,倭寇破浙江德清,把杭州城都围了,如今浙东糜烂,比起来福建真的是一方净土了!”

苏泽也从长宁卫那边得到了消息,正月初一大倭寇徐峰出现在浙东海上,率部围攻宁波、杭州,浙江倭乱愈演愈烈。

长宁卫和俞大猷也断了书信往来,也不知道他带兵驻守什么地方去了。

听说朝廷因为东南倭乱愈演愈烈,罢免了兵部尚书聂豹,群臣都在上书平倭策,严党和清流都开始争夺平倭的领导权。

嘉靖皇帝罢聂豹这个兵部尚书后,对于群臣上书的态度也很奇怪,那就是“不报”。

天子批答臣下奏章时,书一“闻”字,谓之报闻。意谓所奏之事已知。

不报就是皇帝看了上奏题本,但是不批示也不发还,就是一个已阅不回的状态。

这下子朝廷中的投机分子却看到了更大的希望。

已阅不回,表示皇帝重视这个事情,只是对之前的上奏题本不满意。

那只要能打动皇帝,不就能获得平倭政策的主导权?

于是这批大明顶级做题家,都在家里憋着写奏章,希望能和《隆中对》的诸葛亮一样,一奏而得天下知,一策进而为国策。

面对这样大大小小的上书,嘉靖皇帝依然全部不报,但是朝廷又发谕令,让南直隶、浙江、福建、广东等倭乱地区的正印官也上书,言平倭之事。

要知道上奏皇帝,这是科道言官的权利,普通的地方督抚给朝廷上奏章题本,也只能谈自己任内的事情,不能随便空发议论的。

即使是六部尚书这样的大佬,除非自己职责内的事务,也不能随便上题本议论。

这也是为什么科道言官虽然级别低,但是能量大的原因,他们其实也是决策部门的成员。

言官体系外的政务官员,只有执行上面政策的权利,没有讨论政策的权利。

就算是有所不满,也要先严格执行,不然就问考成你怕不怕。

但是言官就不同了,大事小事都可以上表进奏,从皇帝家事到国家大事,都可以议论一二。

但是会不会挨廷仗,那就要看皇帝心情了。

这一次嘉靖皇帝罕见的让倭乱受灾省份的政务官也上书言倭乱事,这也让整个沿海官员群情激动!

这可是一次出头的机会啊!

如果所写的平倭策被朝廷取用,那可能被授予要职,就一步登天了!

南平城内,有资格上奏章题本的,就是只有方知府和白知县两个正印官,此时他们都憋在书房里,想着怎么上书平倭打动皇帝。

不过这一切和苏泽没有什么关系,他连一个秀才都不是,根本没有资格操心这些大事。

府试的举行日期也定下来了,就是三月十日,考完县试就已经是二月二十日了,现在距离府试也只有二十天时间。

延平府下的七个县,分别是南平县,尤溪县,将乐县,沙县,顺昌县,永安县,大田县。

府试是延平府所有通过县试资格的考生一起参加的考试,一些住的偏远的考生,已经提前来到南平县城适应环境,整个南平县的客栈都挤满了人。

客栈住不下了,城外还有一些寺院开放单房,这些是给寺院游方僧人暂时居住的房间,此时都成了府试赶考的士子们落脚的地方。

比起城内的繁华,寺院更加清净一些,而且还能和寺院的和尚们一起用斋饭,主打就是一个经济实惠。

南平县的佛寺本来就很多,一下子拥进了这么多人,南平县的街头明显热闹起来。

陈朝源从族兄那边打听到了消息,说这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