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1节(2 / 3)

加入书签

刷刷技能,去县城读书,日子一天天过去,嘉靖三十三年也迎来了年末。

苏泽编写的新蒙学教材已经写出来了,交给姚春排版印刷了几十份送到卫学和养济院。

苏泽这本蒙学,是在清代《幼学琼林》的基础上,编写的一本儿童启蒙读物。

幼学琼林也是清代一本奇书,它放弃了千百年蒙学从经学说教入手的启蒙方式,变成了从故事入手,以常用词语编写的一本儿童百科全书。

书中介绍综合知识为主,天文地理、家庭饮食、花鸟兽木等无所不包。

苏泽还保留了《幼学琼林》的书名,又在书中增加了一些简单的物理学、数学、化学知识,新增一篇格物篇,还在书中附了一些可以日常验证的小实验。

为了刊印《幼学琼林》,苏泽干脆又聘请了几个雕版师傅,直接下大本钱制作了雕版。

雕版上不仅仅刻了文字,苏泽还亲自画了配图。

画配图的时候,苏泽触发了“绘画”技能。

虽然lv1的绘画技能画出来的画也就是简笔画水平,不过本来就是给小孩子的读物,反倒是显得有些童真童趣。

比起枯燥的三字经和千字文,幼学琼林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而苏泽更没想到的是,他在自家书铺上架了《幼学琼林》之后,竟然也被抢售一空。

苏泽这才想起来,这不仅仅是第一本蒙书,也可以当做一本百科全书,对于识字不多的普通百姓来说,这比《多能鄙事》可好看多了。

转眼就到了年底了。

过年,县试报名开始

知府后宅,方知府正在捣鼓着实验。

苏泽编写的《幼学琼林》,养济院拿到的第一批书,方若兰自然将书带回了家里。

方家父女是识货的,这本幼学琼林确实是比《三字经》更好的蒙学教材。

原因自然也很简单,对孩子来说空泛的经义,肯定没有图文并茂的百科全书有趣。

而且苏泽还给书上做了标点符号,方知府一开始觉得这些符号碍事,可是很快就发现这要比自己断句方便多了,这又进一步的降低了阅读的门槛。

听说一些家里没孩童的百姓也开始购买这本书,就是为了识字,方知府也感到很欣慰,教化本来也是父母官的职责之一。

读书人并不怕读书识字的人少了,这些普通百姓识字又不是为了科举,识字的人多了,能读得懂朝廷的告示,对地方官反而是好事。

方知府也知道这本书的编写难度,不仅仅要知识驳杂,还要能将大道理用浅显的句子讲出来,这就不是普通儒生能做到的了。

虽然苏泽在书中也有些和主流不同的内容,比如天地宇宙的解释这些问题上,又或者这最后一章格物篇。

方知府作为高学历人才,自然是懂得阳明心学的。

不过阳明心学中的格物致知,似乎不是苏泽这个意思啊?

可是苏泽在格物篇所写的这些小实验颇为有趣,方知府也忍不住照着尝试了几个,都得到了和书中同样的结果。

而且苏泽对这些实验现象不仅仅做了原理上的解释,还给出了定量计算的方法,格物和算学结合,又让这些小实验更有深度。

有趣。

放下手里的实验,方知府再次抬起头,看着墙上挂的“难得糊涂”。

好字!

方若兰让小厮去装裱字,却被方知府截胡,挂到了自己的书房里。

方若兰恨的牙痒痒的,故意将凉茶熬的更苦了,但是方知府依然坚持喝了半个月的苦茶,将这幅字夺了过来。

方知府铺开纸,照着苏泽的字临摹起来,可是写完之后立刻揉成一团。

虽然只有四个字,但是苏泽这幅字暗藏画竹技法,每一个笔画位置都做了精巧的安排,才能有这种乱中有序的感觉。

没有十几年绘画功力,还要杂糅天下书法大家的精华,才能写出这样的字。

苏泽一个区区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字?

不过方知府也知道了女儿和苏泽见面的事情,勒令方若兰不得出门。

方若兰也知道理亏,不过通过养济院,方若兰和苏泽也通起了书信。

方知府放下笔,马上就要年底了,过完年二月份就要举行童子试。

童子试分成三场,分别是县试、府试和院试。

县试试本县主持的,白知县担任主考官,海瑞这个县学教谕担任监考官,题目就是知县或者教谕出。

通过县试的,则在三月份立刻参加延平府的府试。

这时候各县通过县试的士子,就要齐聚倚郭的南平县参加府衙主持的府试。

府试由方知府担任主考官,府学教授担任监考官,题目是知府或者教授出。

等通过府试,就可以参加四五月份在学道衙门组织的道试了。

道试的题目是福建省学政出题,但是不需要到府城考试,只需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