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3节(1 / 3)

加入书签

不过胡公公又拿出一个瓷瓶说道:

“这山里的赭石虽然不能用于炼铁,但是用来做颜料是极好的。”

说完胡公公向苏泽这个新“知己”展示自己用研磨赭石制作的颜料。

苏泽看着色泽鲜亮的赭石颜料,惊喜的问道:

“胡公公还精通丹青之道?”

赭石是一种古老的颜料,中国古代画家更是很早就开始使用矿物颜料来涂色了。

著名的《千里江山图》,就用了石青和石绿(也就是孔雀石)为绿色,用赭石作为山体的褐色绘制,如今是皇室的珍藏。

胡公公连忙摇头说道:“残缺之人,哪里懂得丹青这种雅事,杂家是从染织所出来的,对于印染之术很有兴趣,搜集这些颜料也是为了印染。”

印染!

这下子苏泽更激动了,印染技术也是他为长宁卫规划的产业,这次遇到胡太监真的是捡到宝了!

苏泽这才想起来,在化学合成染料出现之前,矿石染料和植物染料一直都是衣服颜色的来源。

胡公公也不明白,为什么苏泽这个读书人见到矿石和颜料这么感兴趣。

不过他一直以来都是被人歧视的,虽然别人不敢当面得罪他这个宫里人,但是南平读书人看待他的眼神,让精通察言观色的胡公公明白,南平的读书人是瞧不起他的。

可是苏泽并没有任何歧视他的意思,还对他的研究真心的欣赏,这都让胡公公非常感动。

“苏相公喜好丹青之术,那这瓶赭石粉就赠与您了。”

苏泽连忙摆手道:“苏某也不好丹青之术,只是对印染之术感兴趣。”

胡公公惊喜的说道:“苏相公也喜欢研究印染之术?”

这更让胡公公觉得苏泽就是自己的知己好友,若不是他是个太监,恐怕就要拉着苏泽结拜了。

苏泽突然想到了自己在大学印刷社团时候配置的蓝色颜料,他对着胡公公说道:

“胡公公,我有一个方子,你要不要试试能不能萃出染料来。”

苏泽在纸上写完制备方法,递给胡公公。

胡公公看着配方,牛血和草木灰煅烧?然后和绿矾混合在一起,就能得到一种抗晒抗洗的蓝色染料。

胡公公看着方子有些入神,他是宫里织染所出来的,对于染料很了解。

染料这东西出现的很早,宫里的织染所能够染出各种各样的色彩。

但是普通百姓的衣服一般都是灰白,主要原因是染料这东西,很容易褪色。

无论是植物染料还是矿石染料,天然染料在日晒和日常浣洗下很容易褪色。

皇帝的衣服一般也很少浣洗,因为洗几次就会褪色。

汉文帝穿浣洗褪色的衣服,都被大臣们说节俭。

听说是抗晒抗洗的染料,胡公公立刻来了兴趣,他恨不得立刻就开始研究。

苏泽看到胡公公上钩了,又说道:

“胡公公,我长宁卫克敌制胜都仰仗火器,如今卫所没办法制备铅丸,可以请胡公公出手帮忙吗?”

胡太监没有任何犹豫的说道:“长宁卫救了杂家一条命,区区制铅丸之事有何难,明日我就开炉炼制铅丸!”

苏泽大喜,两人又就着探矿和织染的事情讨论了半天。

苏泽又说道:“百姓日用即为道,胡公公虽然窝在山里开矿炼银,可也是为了陛下为了大明,这炼银之法听起来简单,也蕴含天地的大道理,能够穷究这些道理,胡公公功在千秋啊!”

胡太监从没有被读书人这么夸过,他改良冶银方法原本只是为了交差,研究印染也是为了兴趣。

但是在苏泽说起来,已经将他比作汉之蔡伦了。

胡太监也在司礼监读过书,被苏泽这样吹捧更是觉得全身舒泰。

他连忙说道:

“苏相公这句百姓日用即为道,当真是至圣名言啊!”

“杂家今日才知道,杂家做的这些小事,也是有利于朝廷有利于百姓的。”

苏泽又是一顿吹捧,胡太监更是表明,要是能制出苏泽所说的不褪色的染料,一定要附上苏泽的名字,将不褪色的染料进献给皇帝!

等到苏泽从胡太监的收藏室出来,天色已经黑了,林默珺疑惑的看着苏泽,这家伙怎么和阉人谈的这么开心?难不成苏泽有特殊的癖好?

可是那胡太监都那把年纪了啊!

苏泽看到林默珺,高兴的说道:“百户,没想到这胡太监还精通冶炼之道,我们长宁卫的铅丸有着落了!”

原来如此,林默珺这才明白了苏泽为何和胡太监相谈甚欢。

在见识了鸟铳和佛郎机炮的威力之后,林默珺对于枪械之利更加的重视。

回去的路上,两人又说道了火炮,林默珺问道:“你说西夷的海战,已经以炮决定胜负了?”

如今的海上战斗,主要制胜的方式还是火攻、跳船肉搏和撞角。

火攻的办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