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7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长宁卫的路。

与此同时,南平城内一家印刷坊内,刚刚谈到的那位黄时行黄公子,正在视察自己新买的这家印刷房。

这本来是一家印书的印刷坊,但是这些年建阳的书商打价格战,南平县距离建阳又近,生生的将这家印刷坊挤垮了。

不过黄时行买下这家印刷坊,还是花了足足五百两银子。

除了地皮和各种印刷设备之外,印刷坊还养着十个雕版师傅,这些人一年的薪水就要二百两银子。

这么一大笔钱,自然不是黄时行能够掏出来的,这笔钱都是黄家公中出的,目的自然是要让黄时行扬名。

这就是豪绅的玩法了,大明朝那么多年纪轻轻就扬名的读书人,除了真的才情天赋出众的,剩下的就是黄时行这种家族花费大力气“包装”出来的。

组织诗社诗会,办报印刷文集,这些哪样东西不花钱。

要在士林扬名,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

此时黄时行的身边聚集了不少年轻士子,他们都是应邀参观印刷坊的。

看到黄时行买下这么大的工坊,就是为了办报扬名,在场的士子都对黄时行充满了敬畏。

等到黄时行的报纸办起来了,那就掌握了本地的士林风向,登上报纸的人自然能在士林扬名,这份话语权可就太重了!

这种时候自然要好好巴结黄公子了,一个伶俐的士子说道:

“黄兄办报,真乃我延平府读书人的盛事啊!只是今天那两个寒酸竟然也敢来投稿,差点辱没了书坊的书香啊!”

一边说,这个士子一边看着黄时行,果然黄时行露出满意的表情,这个士子继续宣扬道:

“听说那两个自不量力的家伙是上次那个苏泽的同学,都是海教谕招的寒门读书人。”

“这些连功名都没有的家伙,还想着士林扬名,真是贻笑大方!”

在场的读书人纷纷笑起来,就连几个寒门的读书人也跟着附和笑起来。

黄时行也觉得心情舒畅多了,上次被苏泽抢了风头,他心中恼怒了很久。

不过现在黄时行已经不把苏泽看在眼里了,只要自己的小报办起来,那整个延平府的士林舆论就掌握在自己手里了。

到时候自己要捧谁就让谁上小报,想要喷谁就在报纸上喷谁。

那个苏泽不是讲什么“百姓日用即为道”吗?黄时行已经准备联系了福州府几个懂得泰州学派学问的读书人,让他们好好写文章驳斥苏泽的观点了。

到时候给他扣上个大帽子,那苏泽就再也没办法在科举中翻身了!

一想到这里,黄时行心情更是愉悦。

印刷坊的雕版师傅们正在忙碌着,而此时知府衙门内也在忙碌着。

衙门自然也有自己的印刷部门。

官府是要张贴榜文的,从朝廷发下来的各种政策,重要的人事任免,这些都要贴在府衙县衙两边的墙上,这种文书就叫做榜文,类似于如今的政策宣传栏。

这些文章上级下达后,就要在府衙的文印坊内雕版印刷,然后再由衙役张贴出去。

府衙也养了五个雕版工匠,不过府衙的工作可要比在外面轻松多了,一年到头需要张贴的告示也不多,工作量是相当的不饱和。

不过这些府衙工匠的好日子也到头了,管事的将他们召集起来,宣布要他们帮着知府夫人的诗社刊印诗刊。

不过管事的也宣布,如果印的好知府夫人还会额外奖励工匠银子,一定要印的精美。

这下子工匠们纷纷欢呼起来,他们本来就是城里的匠户,被拉到府衙服役。

府衙的工作轻松,但是钱也赚的少,服役只有基本的餐食费用,要养家糊口还得办法赚私活。

如今整个南平县的雕版生意都不景气,知府夫人能有额外的赏钱,他们自然干劲十足了。

方若兰对自己的诗社也相当的重视,以自己母亲的名义写了很多拜帖,邀请本地名流的夫人小姐在府衙集会。

又布置场地又准备茶点,到时候还要将参会众人所写的诗刊印出来。

这么一番折腾下来,没有半个月是开不起来了。

算算日子,第一次诗社集会要到六月底了,方若兰看着茶点的单子又不满意,将那男人喜欢的清茶划去,换上女儿家更喜欢的酸梅汤。

必须要用上好的冰糖!方若兰又让府中侍女去找药局黄提举,让他派人去长宁卫找苏泽买上等的冰糖。

所有人都在忙碌着,苏泽在正卒的护送下,终于在夜幕中返回了长宁卫。

【建溪水利工程完工,水利技能经验+200,lv3,90/300】

这么快就完工了?

长宁卫新貌

回到长宁卫,苏泽才知道之所以建溪修的这么快,多亏了黑山贼的功劳。

长宁卫上次俘虏的黑山贼,长宁卫中也没有那么多土地容纳他们,家老阿公和林百户一合计,干脆将他们都派到工地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