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8节(2 / 3)

加入书签

泽不由的感慨,这就是为什么明清有手工业,却无法出现工业化的原因。

作坊的生产,靠的是秘而不宣的秘方,赚的是劳动力的钱,就算是工坊主来说,工坊规模的扩大意味着需要更多人手,但是更多人手只能带来单倍的利润,却有成倍的管理成本提升。

像是林显宗这样的木匠,他的工坊靠的是徒弟和家人,再增加人手反而更不好管理,赚的钱不一定比维持现在这个规模更多。

但是工厂就不一样了,纺织机带来的是八倍的效率提升,也就意味着多一个工人,就近乎于八倍的利润,这样疯狂的利润下,才有了工业化的大规模扩张。

工坊和工厂只相差一个字,所带来的生产关系变革却是天翻地覆的。

不过苏泽也不是穿越到大明来做资本家的。

其实长宁卫的社会,更像是一个报团取暖的自治小社会。

苏泽打算在长宁卫办一家纺织合作社,组织长宁卫的妇女参加进来,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

这样自己只需要按照正常棉布进价收购布匹,就能在长宁卫发展出一个新的产业。

如今苏泽也已经想通了,光靠自己一个人,是无法完成自己的事业的,必须要先团结身边的人,也就是长宁卫的百姓。

织布厂虽然利润可观,但是和铸炮厂和制铳厂比起来又不算什么了。

最重要的还是枪杆子,要不然长宁卫发展的越好,就是越是别人眼中的肥羊。

县衙情况(求订阅)

接下来苏泽又是制糖,又是制盐,忙的满头大汗,这些都是要让林德清送到鬼市去卖的,苏泽用“账房”技能估算了一下,只要卖掉应该换上二百两银子,那就能买下张海虎手里的五十杆鸟枪和剩下的棉花。

一想到家谱中的记录:

“五月十七,钦差御史焉巡诸卫,县书吏徐士盛讦告七祖,御史暂革七祖百户军职。卫所出孝敬银子五百两,七祖乃复原职,卫渐疲敝。”

购买几十支鸟铳,武装一只鸟铳手的小队,花费也不过一百两银子。

鄢懋卿这个贪官,从长宁卫就能讹诈五百两银子。

在之前读到这条记录的时候,苏泽还没有直观的感受。

等到现在读到这条记录,苏泽这才明白鄢懋卿这样的贪官污吏是多么的可恶!

而在如今北方有俺达犯边,东南有倭寇作乱,去年就连京师都出现饥荒的时候,嘉靖这位皇帝还在大造宫观,花费十五万两采买珍珠珠宝。

嘉靖如此,各级官吏更是有样学样,谄媚上级欺压下属,整个大明朝都在向深渊狂奔。

纵然俞大猷戚继光这种能征善战的将领,也需要找个靠山行贿分赃,才能够上战场。

再想到战死的老百户,福州府那么多军卫衙门,竟然连一千人的倭寇都不敢打,可见整个大明已经烂成什么样子了。

穿越到这个时代,苏泽觉得大明九十年后再亡国,这反是个奇迹了!

转眼之间就到了月底,林德清在一帮长宁卫军余的护送下,去鬼市将盐和糖卖掉,换回了二百两银子。

林默珺和家老阿公都放弃了向苏泽要分成,苏泽又吩咐林德清购买了一批粮食回来,作为参加卫所团练的军余的口粮。

另外每个参加训练的军余,除了能在训练时候保证三餐之外,还能领一份粮食回去,算是对他们脱产训练的补偿。

不过林德清也带回来一个不太好的消息,鬼市上又冒出来一家卖盐的摊贩,虽然那个摊贩的精盐不如苏泽精制的盐,但是价格要优惠一些,也抢走了长宁卫不少生意。

要不是林德清已经积累了一些老主顾,他又按照苏泽的吩咐,搭配着精盐和粗盐一起卖,这次才将盐全部卖了出去。

这也算是在苏泽的意料之中了,在朱七鬼市贩盐之前,鬼市就另外几个卖盐的摊位,朱七是用了手段才将这些人逼走。

福建有好几座盐场,还有制造私盐的盐枭若干,市场总共就这么大,竞争激烈也是正常的。

白糖虽然脱手,但是林德清上次贿赂的鬼市管事,已经向林德清暗示,有人已经盯上了他这个摊位了。

苏泽不由的感慨,自己还是太弱小了。

要不是长宁卫好歹是个军卫,手里的拳头还算是硬,恐怕早就被抢了不知道多少次了。

可是如果生意再大些,恐怕就会被县里府里其他势力盯上了。

长宁卫有鸟铳是不假,但是长宁卫也只是一个百户所。

大明朝是典型的内战内行,外战外行,长宁卫除非全员落草为寇,要不然也要遵守这些秩序的。

苏泽有些无奈,但是目前也只能先苟下去,应对过眼前的危机才行。

明天就是月初进县城读书的日子了,也不知道于宗远有没有从福州府回来。

苏泽这次去县城,还有一个新的任务。

上次从长宁卫大匠林显宗那边,苏泽知道了在延平卫内是有专门的铸炮厂和药火工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