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0节(2 / 3)

加入书签

默珺说出来的话,让那位俞世伯都惊讶无比。

当时俞世伯就说了,如果林默珺是男儿,绝对是总司万军的将才!

父亲去世之后,林默珺能以一女儿身,撑起长宁卫的军事,除了林家在长宁卫七代的威望之外,和林默珺在练兵统兵之术上的能力也是分不开的。

家里的兵书都被林默珺翻烂了,她一个女儿身也不能去其他卫所讨论兵法,弟弟林良珺又是个孩子,这些年积累的问题无人探讨,今天总算是遇到苏泽这个能够一起研习兵法的人了。

【交流兵法,“兵法”经验+10,lv2,50/200】

竟然增加这么多?苏泽看着跳出的提示大喜,这交流兵法涨的经验竟然要比打朱七这帮倭寇还多。

不过想起来也正常,朱七这帮倭寇不过是吃不上饭的盐丁,乌合之众罢了,打败他们根本没费什么力气。

但是今天和林默珺交流,苏泽也是受益良多,一些纸上谈兵的部分落到了实处,增加十点经验也不足为奇了。

不过这一下午的时间,苏泽lv2级的兵法就快要被掏空了,再继续讨论下去怕是要没货了。

苏泽咳嗽了一声说道:“我读《武穆遗书》,倒是觉得战阵搏击之术倒在其次,兵法中最重的,还是要先严纪律。”

新兵构想(加更)

听了苏泽所说的,林默珺思考起来。

确实比起阵法这种死学问,纪律或者说军纪更重要,毕竟军队打仗是要靠人的。

苏泽继续说道:“战场上千变万化,就算是鸳鸯阵也不可能穷尽一切情况,指挥作战的最重要的就是令行禁止,若是士兵不服从统帅的指令,再好的军阵也是无用的。”

林默珺点头,苏泽所说的确实如此,长宁卫的武器装备不如泉州卫和福州府周边的卫所,林家家传的兵书也是普通货色,但是长宁卫在东南地区是出了名的能打,关键就是林家几代百户练兵严明,军队令行禁止的原因。

相比之下,一些军卫的武器要好,但是士兵畏战,反而被倭寇追着打。

林默珺更是谦恭的问道:“请问苏先生,要如何严军纪?”

苏泽说道:“要严军纪,第一自然是明法度,就拿这鸳鸯阵为例,前排盾牌手退,则罚二盾牌手,狼筅手退,则罚二狼筅手,长矛手退,则罚六长矛手,整队退则罚小队长,以连坐法训练,战时又用连坐法督进退。”

林默珺回忆苏泽在械斗之后赏罚的办法,在厘清了责任之后,有明确的赏罚标准,确实能让受罚的人奋进。

苏泽继续说道:“除了要罚之外,还要赏,进则赏,退则罚,有赏有罚,才是强军。有罚无赏,那就是视军卒为奴隶,那军卒自然也视将官为仇敌。”

林默珺问道:“那有赏无罚呢?”

“有赏无罚,那就是唐藩镇军,只知道邀功请赏,名为官军,实为兵贼。”

林默珺只觉得苏泽所说的,都是些自己未曾想过的大道理,当年父亲在世的时候,卫所钱财还充裕的时候,父亲就是这样练兵的,战斗勇猛的有奖励,战死沙场的有抚恤,那时候长宁卫出海作战所向披靡。

可是自己接手之后,虽然苦练士卒,但是只能保卫长宁卫附近的海域,要深入海中作战那就就不容易了。

听到苏泽这么说,林默珺才知道原因,还是长宁卫太穷了。

苏泽这倒也不是纸上谈兵,实际上的戚家军就是一支高薪的军队。

《纪效新书》中小半的内容,都是在讲如何严明军纪,战场上违反军纪的要被割去耳朵,等到战后再清点被割耳朵的人,谁没耳朵就砍谁的头。

队长包庇砍队长,长官包庇则砍长官。

担任伏兵的队伍,该上不上、不该上瞎上致使伏兵败露的,砍队长的头。

不救队友导致一人阵亡的,砍全队的头,但如果斩获首级一颗,则可以免罪,斩获两颗照赏不误。

说白了,戚家军就是一个以kd算军功的部队,如果kd是正的就赏,如果kd是负的就砍头,所以戚家军每次上阵都是拼尽全力的。

除了严明的军法之外,戚继光还规定了高额的赏钱,一颗倭寇的脑袋就是三十两,并且根据人性,为了防止主战手争功劳而扰乱阵型,规定了只有短兵才有权收人头,而且人头是全队分,主战的盾牌手、狼筅手和长矛手分大部分,后排的人则分少部分的。

在这样高薪的激励下,戚家军才能横扫东南,最终平定了倭乱。

只是可惜这么一支强军,在平定倭寇后被调往辽东,又因为大明朝廷出尔反尔拖欠军饷,最后被蓟州总兵王保解除武装全部坑杀。

林默珺沉默了,长宁卫实在没钱发赏钱,看来和苏泽那样说的练出强军是不可能了。

苏泽又说道:“不过还有一种办法。”

林默珺连忙问道:

“什么办法?”

苏泽说道:“兴义兵。”

“何谓义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