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节(2 / 3)

加入书签

人都涌向横渠,就为了听他讲学。

而更近一点的心学大儒王阳明,更是在稽山书院和阳明书院多次开讲,每一次讲学都是万人空巷,有的读书人甚至不远万里赶到书院,就在书院边上结草庐,等待王阳明下一次讲学。

延平书院也是这样的综合性机构,书院有培养士子科举的学堂,也有名儒讲学的明堂,在整个延平府都有巨大的影响力。

在这个时候新任的海教谕还要整顿县学,也难怪不少县学生都主动退学,要是真的被开革了生员资格,那可就亏大了。

就在三人说话的时候,他们口中那位不近人情的海教谕已经出现在宿舍门口。

要说这位海教谕的心情是相当的不好,昨天府县官员迎接新知府,因为不肯跪拜知府,被新知府套上了“笔架”的绰号。

如今整个南平县,都知道县学有一个“海笔架”。

这位南平县不入流的教谕,就是日后的“大明神剑”海瑞!

此时的海瑞刚刚中了举人,进士不第之后海瑞进京选官,最后被分派了南平教谕这个职位。

可以说现在的海瑞也是刚刚踏入官场的新人。

刚刚踏入官场,就被上级的上级安上了一个“笔架”的绰号,脾气耿直的海瑞已经写好了辞呈了。

海瑞正准备去县衙送辞呈,看到了苏泽和林显扬两个陌生的身影,这才走进了宿舍。

周秀才看到了海瑞,就像是老鼠见到猫,立刻行拜礼说道:“教谕!”

苏泽也拉着林显扬行礼,海瑞礼数周全的回礼,但是紧接着语气严厉的向周秀才问道:

“现在是晨读之时,为何不去明伦堂读书?”

周秀才连忙抱着书本就要跑,海瑞又问道:

“汝等何人,为何擅入县学?”

苏泽也没想到会这么快和海瑞见面,他研究明史的时候就颇喜欢海瑞这个人物,今天见到真人了,有一种线下和明星见面的恍惚感。

“汝等何人?为何擅入县学?”海瑞再次发问,苏泽这才说道:

“草民苏泽,想要参加明年的童子试,是来请周秀才签下保书的。”

听到苏泽是要参加县试的童生,海瑞的脸色倒是慈祥了一些。

他是一县教谕,主官一县的教育工作,虽然已经准备辞职了,海瑞还是坚守自己的工作职责,要劝苏泽这个后进好好读书。

海瑞说道:“你要去县衙送保书吧?和本官一起去吧,正好路上考校一下你的功课。”

海瑞说这个话自然也不是托大,他是举人,苏泽连秀才都不是。

就是文风昌盛的南平县,每次能通过乡试的举人也不过两三人。

这也是为什么范进中举之后,能高兴到晕厥过去的原因。

虽然后世总觉得海瑞学历低,那是因为穿越小说动不动就连中三元。

其实能写下《治安疏》的海瑞文采也是很好的。

一县教谕本身就是本县士子的师长,考较苏泽的功课也无可厚非。

而海瑞也是看苏泽器宇不凡,想要考较他的功课,指点他的不足,劝导他好好读书。

海瑞一向认为“在其位谋其职”,自己现在还没有辞职,那就要尽到教谕的责任,好好提携苏泽这样的后进读书人。

苏泽行了一个拜礼说道:“学生敢不从尔。”

岳阳楼记

海瑞带着苏泽和林显扬,绕过城隍庙向县衙走去。

从县学走出来,就看到城隍庙中热闹非凡,今天是新知府上任祭祀城隍庙的日子,不少百姓都在城隍庙门口围观。

海瑞是不入品的县学教谕,这年头大部分小官也是请不起轿夫的,平日里出行也是步行为主。

苏泽看着他快要磨平的官靴,也知道海瑞清贫的生活作风,这也让苏泽非常钦佩。

上次县衙那个圆脸的书吏,身上的衣服和靴子都是崭新的,腰间还佩戴着一枚通透的玉佩。

反过来看海瑞这个堂堂一县教谕,身上的官服都打着补丁,要知道县学教谕可是有俸禄的,县衙书吏可是一分钱工资都没有的。

海瑞在前面走,苏泽落后半步走在后侧,林显扬不敢打扰两位读书人交谈,远远的在后面跟着。

海瑞对热闹的城隍庙视而不见,苏泽也疑惑的问道:“海教谕,知府老爷祭祀城隍,您怎么不去?”

海瑞只是冷冷的说道:“我是学官,知府大人又不是祭祀文庙,不需要我在场。”

苏泽也是无语,不愧是连皇帝都敢怼的海怼怼。

领导上任的重要场合,府县两衙的官员都争着去露脸了,海瑞是一县教谕,也是朝廷吏部备案的官,也是有资格列席这种场合的。

大明朝官吏殊途,按照朱元璋定下的规矩,除了典吏之外的吏员是没有俸禄的。

这些奸诈的胥吏只是给县衙服役的临时工,甚至不是一种职业,吏员在“守常业”的同时,还要义务为县衙工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