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1节(2 / 3)

加入书签

二两银子不交上去,放在身边怎么也不踏实。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林显扬继续说道:“明日我陪你去见老百户结交的那位廪生,阿泽兄弟就可以去县衙登记童生试了。”

苏泽连忙应下,一行人沿着县城大街而行,这条大街属于最繁华的南平县城最热闹的朝天坊,府衙和县衙分别在这条街的两头,沿街全部都是林林总总的店铺。

南平县不愧是延平府的首城,整个县城临近傍晚都非常的热闹,横平竖直的街道竟然让苏泽产生了穿越前旅游逛古镇的感觉。

虽然苏泽不喜欢大宋,但是大宋确实是中华文明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

宋以前的买卖都是要在专门的“市”交易的,比如大唐长安城的东西二市,就是大唐贸易的中心,随便临街开店在大唐是绝对不允许的,顶多挑着扁担卖点小商品,也是会被巡街的不良人驱赶的。

但是到了宋朝,临街店铺就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了,宋神宗就曾经因为临街店铺占道经营,不断向街道扩建店面的事情大发雷霆,还试图重新将商人集中到市场去做买卖,但是最后折腾了一番也没能成功,只是让官员豪强乘机抢占了百姓的店铺。

现在是大明嘉靖三十三年,专门的市场虽然还有,但是已经是做大宗买卖的地方了,普通人买东西都会到大街两边的店铺来。

粮店,肉铺,酱菜店,鱼肆沿着县城大街一路排开,苏泽还见到了收拾关店的书店和茶叶店。

林良珺和林安仔两个小萝卜头激动的看着热闹的街道,和县城一比长宁卫实在是太偏远了!

苏泽甚至还看到一个专门卖糖的铺子,门口飘荡着“闽广黑糖”、“福清冰糖”、“交趾糖”的字旗。

林良珺和林安仔看着糖店直流口水,苏泽看了看兜里的铜钱,对着两人说道:

“去看看!”

四人走进了这家糖店,在这个时代糖算是奢侈品了,只看到矮小的老板手上拿着竹条,正在驱赶着飞舞的虫子,店铺内的竹编筐上,放着一团团黑漆漆的黑砂糖。

老板看到苏泽带着两个孩子,又看到苏泽虽然穿着简朴但是身材高大器宇不凡,立刻热情的迎接了上来。

“这位小相公,这可是上等的闽广黑砂糖,每斤二钱四分,要来点吗?”

苏泽这才想起来,如今福建和广州已经开始大规模种植甘蔗,已经开始成为大明朝的制糖业中心了。

看到这个糖的卖相,苏泽根本没有吃的想法,但两个萝卜头看着黑褐色的糖块直流口水。

苏泽灵机一动,突然想到了一个生财之道,他又问道:

“可有冰糖或者糖霜卖?”

糖店老板听到苏泽要买冰糖和糖霜,更加认定他是大客户。连忙从柜台后拿出了一个瓷罐,打开瓷罐说道:

“小相公,这是上等的福清冰糖,每斤一两五钱银子。”

林良珺和林安仔倒吸了一口气,这么贵!

制造冰糖的技术在宋代就已经出现了,不过制作工艺复杂,产量一直不高,福建泉州府福清县就是著名的冰糖生产中心。

“可有糖霜?”

糖霜就是白糖,老板摇头说道:“糖霜价高,县城卖不动,小相公要去福州府城才能买到。”

果然现在白糖还是奢侈品,一想到这里,苏泽又想到了一个穿越者的神技,“黄泥水淋糖法”。

这种技术可以将黑砂糖精制成白砂糖,按照《天工开物》的记载,应该在嘉靖中叶已经出现。

不知道是已经发明,还没推广开,反正如今白砂糖的价格依然很高。

其实明代的糖价已经不算贵了,一斤黑砂糖价格是二钱四分银子,折算成铜钱360文钱一斤,宽裕点的人家也能消费得起。

以前林良珺随着父亲进县城,也都会买一块黑砂糖尝尝。

看到两个小萝卜头这幅样子,苏泽准备掏钱,又向老板打听道:

“店家,咱们县城内可有制糖工坊?”

苏泽自然不是要去工坊买糖,只是想找个工坊蹭个“制糖”的技能出来。

店家愣了一下,还是说道:“城外附郭的宣义坊还有一家制糖铺子,不过那家只做大宗买卖,不零售的。”

店家眼珠一转说道:“若是小相公买得多,本店还有交趾糖出售,价格只是本土糖的一半。”

交趾糖,自然就是走私的糖了,苏泽一遍感慨东南走私之风昌盛,竟然卖走私糖都敢打出招牌来。

“你且拿出来看看,这交趾糖和本土黑砂糖有什么区别?”

知府之女

就看到老板从后面搬来糖块,咋一看和闽广黑砂糖也没什么区别。

老板只是摇头笑着不语,他对着苏泽说道:

“小相公若是自家吃,还是我们闽广黑砂糖最好,如果要贩售,那自然是这交趾糖划算。”

交趾,就是越南,明成祖朱棣曾经征服过越南北部,不过因为治理成本太大又放弃了,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