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女厂长 第135节(3 / 4)
一天,长途定八百一天,依次类推,这些车次……”
她提起笔,对着齐主任那边给出的表格,刷刷刷地计算起来,很快算出一个数字:“唐局长,经过初步计算,按照我刚才定的标准,铁路局一个月的销售额能达到六十多万,咱们保守一点估计,就算五十万吧。不如咱们拟定一个协议,清河鸭每个月向省城铁路局提供八折,四十万的货,如果还要额外采购,到时候咱们再协商,你看怎么样?”
唐局长看了一下她算出来的数字,根据前面的试点应该是能卖出去,便说:“这样吧,我再让财务那边核算一下,如果没问题,咱们就把合同定下来,以后清河鸭每个月必须保证咱们四十万的货。”
“可以。”余思雅痛快地答应了。
唐局长又让宋秘书去把管理财务的米科长叫了过来,将一堆数据给他,让他算算对不对。
米科长不愧是专门搞财务的,速度比余思雅快多了,算盘拨得啪啪响,很快就将数据算了出来:“跟余厂长算的差不多。唐局长,一个月四十万的货款不是小数目,我建议这个合同先定半年,等见了成效,半年后咱们再拟新的合同,你看怎么样?”
唐局长颔首:“米科长说得有一定的道理,余厂长你觉得呢?”
省城铁路局只肯签半年的合同,为的就是给自己留个退路。对于这点,余思雅没意见,她相信,清河鸭能走得更远,很快就要改革开放了,人们的生活会渐渐富足起来,更重要的是人口流动性会更强,也就意味着坐火车的人会更多。这个市场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大,所以她也不愁半年后铁路局这边不肯跟他们续约,现在最要紧的是打开省城铁路局这个口子,一旦有了先例,以后还愁没客户吗?
“我没意见,就按照米科长说的办吧。”余思雅很好说话的样子。
双方又商讨了许多细节,花费了大半天的时间,总算将合同拟定了下来。
签订合同后,余思雅问唐局长:“新的售货员什么时候能上岗?我们提前将货准备好。”
唐局长看齐主任。
齐主任在心里盘算了一下,虽然职工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将子女弄回城,但知青们都分配到了天南地北,以现在的通讯速度,写信,收到信再去公社盖章买票回城,远的至少得折腾大半个月。
“唐局长,我们人事处还要先将售货员招聘好,不如就将时间定在一个月后吧,你觉得怎么样?”
唐局长笑着说:“我没意见,余厂长怎么看?”
余思雅笑眯眯地道:“也好,时间宽裕些,咱们养殖场也方便提前将货备好。”
双方达成一致,齐主任急着回去开会统计职工子弟的名额,便起身说:“唐局长,余厂长,我就先回去了。”
米科长也跟着告辞。
等人都走光后,余思雅慢悠悠地拿着茶杯抿了一口温热的茶,笑着说:“唐局长,咱们没有新建厂房,也没额外投资就一下子解决了三百多名职工的就业问题。这算不算得上是一件大事?在兄弟单位面前也很有面子吧?”
唐局长没法否认这点:“余厂长想说什么?”
经过这几次的打交道,他算是明白了,这个余厂长年纪虽小,但各种主意层出不穷。她突然提起这个,肯定是又在打什么主意了。
余思雅放下了茶杯说:“唐局长,省城铁路局一下子解决了职工们的后顾之忧,创造了三百多个岗位,唐局长,咱们要不要举行一个统一的入职大会和省城铁路局与清河鸭养殖场的合作大会,两者一起召开,再请省报、电视台、电台的记者们来报道报道,给咱们省城铁路局也扬扬名嘛。”
唐局长当了一辈子的干部,马上明白了余思雅的用意。她这是造势,给清河鸭造势,这事要宣传出去,其他单位保不齐也得有想法。毕竟现在哪个单位不头痛岗位问题?哪家没知青下乡的?
当然,这事对他们省城铁路也有好处。新闻媒体一报道,他们在市里也出了名,肯定会得到上面的表扬和其他单位的羡慕。
对自己,对单位都有利的事,唐局长没理由拒绝,他隔空指着余思雅:“余厂长,你……你就说吧,还有什么是你不会的?你要到咱们铁路局,宣传科的科长都得换人做了。”
余思雅连忙摆手:“哪里,哪里,我就想起来随便说说的,是唐局长开明。”
唐局长不跟她扯这个,问余思雅:“余厂长下午没安排吧,我让小宋去把宣传科的同志叫过来,你们商量商量。”
余思雅赶紧婉拒:“唐局长你可真是抬举我,我也就会点嘴皮子上的功夫,还是别班门弄斧了,这个事就交给你们办吧。如果开会那天需要我出席配合,你让人通知我一声就行。”
这个事本来就是以省城火车站为重心,她去掺和什么?做太多,到时候保不齐人家宣传科的科长还会多想。她何必揽这种事,反正等新闻报道一出来,大家就会知道,省城火车站之所以一下子多三百多个工作岗位,跟他们清河鸭养殖场有关。
她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