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88节(1 / 3)

加入书签

繁琐的整编

邵树德原本打算四月十五大朝会后前往关北巡视,结果耽搁到了五月。

五月十五朔望大朝会,在京九品职事官尽皆参加,会后又召开问对,议南方之事。

淮南已平,剩下的就是派遣官员,安抚地方,梳理民政了。

宰相们争来争去,有人说该把浙东、浙西二镇恢复成江南东道,邵树德点了点头。

又有人说该把浙西所属的苏州、常州、润州、昇州等地合并置一府,以为南京辖地,邵树德又点了点头。

还有人说该罢淮南道,因为此道在如今只剩下扬、楚、滁、和、庐、舒、濠七州,申、光、寿归了河南道,安、黄、蕲归了湖北道地方不大了,建议裁撤,邵树德还是点了点头。

他这么做,群臣有点整不会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邵树德看他们茫然无措的样子,心中暗暗发笑。

从体制上来说,他并不像明清的皇帝那样直领六部,集权程度不深。

朝官们按理来说应该对宰相负责,而不是对皇帝负责,但所有文臣都要看他的脸色行事,包括宰相,这种感觉很爽。

一朝一代,也就开头几个皇帝能沾上点这个边。甚至于,这是开国皇帝独有的殊荣。

吵到最后,定下来的只有一条:置南京江宁府。

析上元县西境置金陵县。金陵、上元二县附郭南京。

又以宣州之当涂县、扬州之六合、扬子二县来归。

于是,南京江宁府将辖上元、金陵、句容、溧水、溧阳、当涂、六合、扬子八县。

以牂州刺史、魏王邵勉仁为江宁尹、南京留守——这个职务本是留给齐王的,因为某些原因,邵树德把魏王从黔中捞了出来,出任南京留守,齐王邵观诚升任海州市舶使。

文臣们一脸问号地退走后,邵树德又唤来了枢密院的诸位官员。

“仗也打完了,还剩多少人?”他问道。

李唐宾不说话,朱叔宗比较积极,禀报道:“广捷军尚余一万三千众、落雁军余万人、平卢军还有一万四千多、岢岚军不足八千、天成军剩七千多。”

大家都知道圣人关心的是参战的各路杂牌,朱叔宗也不废话,直接挑重点说了。

“损失有点大啊……”邵树德面无表情地说道。

李唐宾抬起头,似乎想笑,又忍住了。

朱叔宗则心中一凛,老兄弟一个个离去,圣人展现出来的温情是越来越少了。

“从岢岚、天成、广捷三军之中,拣选精锐五千,补充禁军各部缺额。剩下的两万多人,整编为广捷军,以李嗣源为广捷军军使、刘彦琮为副使、许德勋为都虞候、康义诚为都游奕使。赵匡凝还是回枢密院吧,总是遥领也不是个事。”

“周德威调入禁军,任经略军副使。”

“以史敬镕为铁林军右厢兵马使。”

“升剑南道都指挥副使石君立为都指挥使。”

“罢李从珂显渌招讨使之职,出任辽东道都指挥副使。”

“允李存孝致仕请求,耀州刺史之职仍可由其遥领,苏州刺史杨师厚接替之。”

“高思纶既已病殁,平卢军副使之职由王济川接任。”

命令下达得又快又急,显然已经考虑多时。朱叔宗默默品味,大概已知其中门道。

晋系兵马在南征时劳苦功高,无论是征讨淮南还是湖南,确实算卖力的了,因此需要酬功。

新广捷军整编后,以晋兵、荆南兵、湖南兵为主,总计步骑两万三千余人,编制很大,几乎追上禁军了,李嗣源、刘彦琮、康义诚都是河东将领,在大裁军的背景下依然可以掌握部队,相当不错了。

周德威更是此战最大的赢家,一跃而入禁军系统,是晋系将领中地位最高者,堪称门面般的存在。

史敬镕因积极配合清塞军最后一部分人在穆州安家,这次也得到奖赏,担任禁军武职。

石君立在剑南配合燕王邵明义征讨蛮人,屡建功勋,转正是正常的。

李从珂双手沾满靺鞨人、渤海人、高句丽的鲜血,升官也是必然。

平卢军一下子走了两位主官,钱镠降将杨师厚此番战功卓著,得其一,先后担任相州州军指挥使、安东府州军指挥使的王济川得了另外一个官位——王济川是王遇之子,是圣人嫡系。

“谈完这些,再说说降兵吧,这次又给朕塞了多少包袱?”邵树德换了一个姿势,坐稳了后,问道。

李唐宾还是不说话。事实上,他并不太管事,圣人也没要求他管事。

作为南衙两位枢密使之一,牢牢把着印鉴,该签字用印的时候签字用印,不该的时候什么都不要做,如此就可以了,也更能让圣人满意。

李唐宾是个骄傲的人,他对朝中情况洞若观火,只是不爱说罢了,也不愿意结交逢迎什么人。

不是看不起谁,事实上在他看来,很多人都是垃圾,根本不配有这么高的官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