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44节(1 / 3)

加入书签

两个儿子坐在斜对面,还在谈笑,或许是茶都卖出去了吧,心中喜悦。

“听闻圣人给玉山都将士发赏赐,时瓒领到了一张银元票,大怒,直接撕了。嚷嚷着‘将士日夜戍守宫门,独给我纸耶?’后来听闻这‘纸’能到同州坊市换银元,又恼羞成怒,差点鼓噪作乱。”

“徐州兵,我看早晚要作乱,圣人驾驭不了这帮骄兵悍将。”

“燕兵也很凶,李匡威不会像朱泚一样占了长安称帝吧?”

“难说,武夫的心思很难猜,说不定一冲动就动手了。”

诸葛仲保看了他俩一眼,继续饮酒。

长子跟在他身边做买卖,次子去读书了,今日跟过来涨涨见识。

二郎读的不是经学,而是算学。他从小对账目之类的东西就很感兴趣,先圣经典反而看不下去,往往读着读着就昏昏欲睡。

算学其实也不错!学有所成之后,去长安考明算科,中了后也能得官。

而且这年头学算学还不容易呢。

这类学子,要么在长安、洛阳的官学里学习,要么就是家传教导,想从外头找个精通算学的先生,其实并不太容易。

灵夏在州、县两级开办算学,说起来是破天荒的举动了。

为此几乎把涌到长安参加明算科考试的学子给网罗了个遍,且现在每年都去重金招募,不管水平高低,一律拉来,充当州县两级算学的教师。

交易会,需要大量精通算学的杂任,而这无疑是很匮乏的,这从各个交易会的银元票还无法自由流通就能看得出来。

至今,也就灵州、夏州、绥州、延州坊市交易会上开出的银元票可以互相使用,但其他地方就不行。比如你拿着灵州清算行开出的银元票,跑到同州交易会上做买卖,肯定会被拒绝。

究其原因,没有足够的算学人才盘账,这非常致命,也是阻碍银元票获得进一步推广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郎,你入学也一年了,而今让你去坊市里盘账,可算得过来?”放下酒碗后,诸葛仲保询问道。

“阿爷,儿近来没在学算学?”

“嗯?”诸葛仲保抬起头来,有此吃惊,也有些恼怒:“不学,终日在虚度?”

“非也。”诸葛二郎说道:“儿在跟摩尼法师学习大食文字,打算译一些大食、大秦书稿。摩尼法师懂汉文、回鹘文、波斯文、大食文,学究天人,儿很感兴趣,故愿学。”

摩尼法师现在也进夏王府当官了,据说可能会为他额外增设“数学”一职,与“文学”相对,从六品上,专门教授夏王子女数学——时人多称算学,但邵树德明言,算学之外还有几何,故易名为数学。

各州、县的算学也即将易名为数学,但就目前而言,教授的还是老一套的东西,因为算学博士也只懂算学,不懂数学。长安的明算科考试考的也是这些。

摩尼法师懂得也不多,他其实只是搬运工(翻译),而不是专业的研究者。

“学这些东西有用?”诸葛仲保问道。

“有用。”诸葛二郎说道:“做个辞家、艺士没甚意思,市人、贩夫亦很寻常,唯译家通识内外,开阔眼界,还算有趣。”

诸葛仲保想了想,觉得似乎有点道理。不过他不是从兴趣的角度出发,而是从功利的角度思考。或许,通晓外邦文字,了解天文地理,是另一条更好的进身之阶?

摩尼法师的背景很复杂,懂诸多文字,见识丰富,就连夏王在灵州时,亦经常垂问,看起来是个了不得的人物。将他的本事学到手,或许也不错。

“罢了,不管你了。”诸葛仲保叹道:“然算学亦需学,若被学堂赶出来,我可丢不起那个脸。”

“儿知道了。”诸葛二郎答道。

父子间结束问答后,一夜无话。

第二日,诸葛仲保在坊市内转了转,发现没甚想买的,便至清算行内取了银元票,径自离开了。

清算行现在搞得挺有意思,对一些在本地有家有业的大贾客,甚至可以给你预支银元票,方便了很多交易。

可惜,还是那句话,盘账盘不过来,银元票没法通行全境,不然作用可就太大了,直接可以当钱使。

不过就目前而言,银元票仍然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否则,老百姓家中根本不会出现那么多铜钱,什么牛羊、乳酪、干果之类的买卖做起来就束手束脚,只能以物易物。

城里面富户雇人,亦只能给米做报酬。

砖场、林场募工,有人就来几天,日给十文钱,没有铜钱的日子可是很难熬的。

昨日他甚至在坊市内看到一名幽州来的商徒,居然拉着一车金银器来做买卖。

别笑!在国朝,造型各异的金银器也经常出现在生意场上,不是作为商品,而是作为钱。敦煌就有人拿银碗买米,算起账来十分麻烦,有人甚至宁可不做这些买卖,也不愿与人争论他这只银碗的价值。

除金银器外,绢帛、粟米之类的亦可当钱使。但绢帛产地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